一、苏超爆火的底层逻辑:散装文化与全民造梗的化学反应
江苏 “苏超” 的现象级出圈,本质是地域文化与竞技体育的破圈融合。从 “楚汉争霸 2.0” 的徐州宿迁对决,到 “盐水鸭 vs 水蜜桃” 的南京无锡互怼,再到常州因连败被网友玩成 “吊州→巾州→丨州” 的地名消消乐,这些梗的背后是江苏 13 城 “散装” 竞争的独特生态。官方带头自黑(如 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)、文旅部门下场接梗(常州 9.9 元门票送萝卜干炒饭)、市民全民参与造梗,形成了政府引导 + 民间狂欢的闭环。这种模式不仅让比赛热度飙升,更直接带动文旅消费 —— 镇江西津渡夜游人数暴增 3 倍,盐城 “观鸟 + 观赛” 套餐预订超 2 万单。
Letou二、山东的整装困境:团结有余,烟火气不足
与江苏相比,山东的问题在于过于强调整体,缺乏地域张力。尽管山东拥有三支中超球队、高铁覆盖全省、经济实力强劲,但 “齐鲁德比” 外的城市对抗平淡如水。江苏的 “散装” 是各市 GDP 差距小、方言文化多元催生的互怼基因,而山东 13 市中青岛 GDP 是枣庄的 7 倍,鲁西与胶东经济断层明显,天然缺乏 “谁也不服谁” 的较劲心态。更关键的是,山东官方办赛偏 “正经”,担心玩梗失了体面,而江苏文旅局长敢直接下场玩梗,票根能换景区优惠,这种开放心态正是山东所欠缺的。
三、破局路径:从 “学苏超” 到 “创鲁超”
山东无需强行复制苏超模式,而是应挖掘本土特色。例如:
- 激活地域文化符号:将济南泉水、青岛啤酒、淄博烧烤等元素融入赛事,设计 “泉水德比”“啤酒杯挑战赛” 等 IP;
- 下沉群众参与:借鉴青岛城市联赛的 “小而精” 模式(69 支球队分四级联赛),让快递员、程序员等业余爱好者成为主角,增强烟火气;
- 适度释放幽默感:官方可尝试 “自嘲式营销”,如推出 “好客山东,踢球也讲义气” 的趣味标语,或允许球迷用方言创作助威口号,逐步培养玩梗氛围。
四、结语:整装并非劣势,关键在如何破题
山东的 “整装” 基因本是团结的象征,但在流量时代需找到转化方式。正如江苏用 “散装” 自嘲实现文化认同,山东完全可以用 “整装” 的凝聚力打造有深度、有温度的赛事 IP。当淄博烧烤能凭烟火气火遍全国,山东足球同样能以 “硬核青训 + 本土文化” 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。毕竟,真正的出圈从不是模仿,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讲好故事。
